猫抓草

首页 » 常识 » 预防 » 大熊猫能有什么坏心眼呢
TUhjnbcbe - 2024/4/6 0:15:00

在以大熊猫为原型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成为顶流之际,美国一些媒体和政客一唱一和又盯上大熊猫了。

“50年后,一些人质疑美中‘熊猫外交’价值,”美国《纽约时报》13日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,开篇先回顾起50年前的2月,中国向美国赠送一对大熊猫,以示友好。然而在这一看似温馨友好的开头后,《纽约时报》很快恢复了一贯的调调,开始污蔑中国的“大熊猫外交”。文章援引专家的话声称,这些大熊猫充当了中国的亲善大使,“同时软化了中国的威权形象,并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其侵犯人权的记录上转移开”。

虽然《纽约时报》的文章不断污蔑“熊猫外交”,但文章的最后也不得不提到大熊猫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。文章称,圣地亚哥动物园从年到年有过大熊猫。该动物园的前大熊猫研究主任唐纳德·林德伯格表示,这些动物对动物园和游客来说经久不衰的吸引力很简单,“它们很受欢迎,很多很多人来看它们,它们很漂亮”。

国宝大熊猫为什么那么受欢迎?“熊猫外交”又是怎么一回事?

谢芳瞭望智库观察员

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(zhczyj)及作者信息,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。

1

延续千万年

作为动物界的“活化石”,大熊猫已经在世界上存在了上千万年。

现在的大熊猫属于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哺乳动物纲、食肉目、熊科、大熊猫亚科。

而最早的食肉目兽类被发现于距今多万年前的第三纪初期古新世,一般称它们为古食肉类。此后,日月更迭,在多万年前的中新世中晚期,熊猫的直系祖先始熊猫出现。始熊猫的体型大约为现在大熊猫的四分之一。

始熊猫后来分化出几支。

其中一支叫葛氏郊熊猫,它们的化石在法国和匈牙利的褐煤地层中被发现,标本目前保存在匈牙利。不过,这一支熊猫已经灭绝。

还有一支体型约为现在大熊猫一半的小型大熊猫,被称为大熊猫小种,出现在约万年前的更新世初期。大熊猫小种,努力生存了多万年,分布范围南至广西、四川,北到陕西秦岭。根据在广西和陕西等地发现的大熊猫小种的牙齿化石,可以推测它们的食性已转化为以竹叶和竹笋为生,成为杂食动物。

不过,到了更新世中期至晚期,也就是距今70万年至50万年时,大熊猫小种逐渐走向灭亡,取而代之的是经历了多次冷暖交替、体型增大的大熊猫。这种大熊猫的头骨结构特征与现在的大熊猫没有本质差别,可以认作是同一物种,不过它的体型要略大于现在的大熊猫,被称为大熊猫巴氏亚种(也叫巴氏大熊猫)。

年1月22日,一只大熊猫幼崽在陕西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活动。图|新华社

此时,大熊猫的演化过程迎来了鼎盛时期,巴氏大熊猫的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,甚至到了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国家,种群数量也增加迅速。

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距今1.8万年前,随着最后一次冰川期高峰的到来,气候变冷,森林减少,巴氏大熊猫开始衰退,到多年后冰川期结束、全新世开始时,该亚种已经大量灭绝。

全新世开启了人类新纪元,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进入到新石器时代。此时的大熊猫,不再面临极端气候的残酷挑战,转而开始迎接人类的挑战。

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,长江和珠江流域的河谷、山麓地带被大量开垦,惟独长江中上游向青藏高原东部的过渡地带有大片原始地带,气候温暖,人类较少出现,现今幸存的大熊猫便在此生存,成为中国的特有物种。彼时,它们欧洲的同类早已灭绝。与栖息地一起缩小的,还有它们的体型——比巴氏大熊猫小了八分之一左右。

一路走来,同时期的剑齿象、剑齿虎、巨猿等猛兽相继灭绝,大熊猫却延续至今,可谓动物进化史上的一大奇迹。

现在,它们即将与人类相遇。

2

英勇与和平

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中,没有“大熊猫”一词。

最早提出大熊猫古名问题的学者是鲁迅的弟弟周作人,他在年7月的《人民日报》和当年中国作家协会选编的《散文小品选》刊发了《关于熊猫》的散文。其中写到“《辞源》的编者、读书极广博的傅运森先生曾经对我说过,古时候所谓貔貅,大概便是指这种动物,他说时虽没有十分断定,但这里不妨记一笔。”由此,学界展开讨论与研究大熊猫的古名问题。

目前,学者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:部分学者认为,在古代大熊猫有多种名称,主要包括貔貅、貘、驺虞、白豹和白虎等;部分学者持相反态度,认为以上都不是大熊猫的古代名称;还有学者认为仅有“貘”是大熊猫的代称。

往前回溯,《山海经》记载有“猛豹似熊而小,毛浅,有光泽,能食蛇,食铜铁,豹或作虎”,按照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郭郛在《中国古代动物学史》中的观点,“猛豹”即貘豹,就是现在的大熊猫。

从“能食蛇,食铜铁”的描述中,也可看出大熊猫的战斗力极强。

年4月7日,四川省都江堰市仰天窝广场“自拍熊猫”雕塑。图|新华社

从先秦时期的文献记载开始,就有貔貅作为战争武器参战的描述,渐渐地,貔貅还成为英勇无畏军队的象征。

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记载,黄帝炎帝的阪泉之战时,黄帝率领动物参战,其中就有貔貅,“教熊罴貔貅驱虎,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”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《送唐舍人出镇闽中》中,“暂辞鸳鹭出篷瀛,忽拥貔貅镇粤城”,宋代诗人张孝祥的《浣溪沙》中,“十万貔貅环武帐,三千珠翠入歌筵”,都将战士和军队比作貔貅。

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形象,又让它具有了表达友好的作用。

西晋时期,驺虞被视为“义兽”,是和平的象征,凡举着“驺虞旗”,均被视为求和。

日本《皇家年鉴》(也有说是《日本书纪》)记载:公元年10月22日,女皇武则天曾将一对大熊猫活体和70张白熊毛皮作为大唐国礼,送给日本天武天皇。

这可能是大熊猫第一次作为“外交大使”,走出国门。

不过,即便是英勇与和平的象征,大熊猫也逃不开被捕杀的动物宿命。

在朝堂之上,大熊猫的皮毛成了地方进京的贡品,以及皇帝御赐的恩典。

在民间,大熊猫则被赋予了许多药用价值:大熊猫尿可以化铁水,就连《本草纲目》都记载,”貘尿主治吞铜铁入腹者,水和服之,即化为水”;大熊猫的内脏是铁胆、铁心,可以做兵器;在大熊猫皮上睡觉可以防疫病、测凶吉,“貘皮辟湿,寝其皮,可以驱瘟疠”……

这些玄乎其玄的说法,让捕杀愈发频繁,极大地威胁了大熊猫的生存。自明清以后,大熊猫的分布急剧减少,不少地方志中已罕有记载。

即便如此,前方依旧有灾难等待大熊猫,那就是世界的

1
查看完整版本: 大熊猫能有什么坏心眼呢